早上刷牙时突然感觉牙齿酸软?吃冰淇淋时某个位置特别敏感?这些可能是龋齿发出的警告。作为常见的口腔疾病,我国5岁儿童乳牙龋患率超过70%,成年人的龋齿问题同样不容乐观。但很多人直到牙疼难忍才就医,此时往往已经发展到需要根管治疗的地步。
很多人以为吃糖是原因,实际上龋齿是多重因素作用的结果:口腔细菌分解食物残渣产酸,长期腐蚀牙釉质形成蛀洞。特别值得注意的是,碳酸饮料、果汁等酸性饮品会直接软化牙釉质,而夜间唾液分泌减少时细菌猖獗,这就是为什么睡前刷牙如此重要。
1. 牙齿表面出现白垩色斑块(脱矿早期表现) 2. 对冷热酸甜突然敏感 3. 食物容易嵌塞在特定牙缝 4. 牙齿颜色变暗发黑 5. 明显可见牙齿上的黑线或凹坑
早期脱矿阶段可以通过含氟牙膏修复,已经形成浅龋时需要去腐充填。如果发展到牙髓炎,就可能需要做根管治疗。可惜的是很多人把"不疼"当作没问题的标准,实际上当牙齿感到疼痛时,往往已经伤及牙髓神经。
1. 使用含氟牙膏配合巴氏刷牙法,每次刷牙不少于2分钟 2. 牙线清洁牙缝比牙刷更重要,每晚必须使用 3. 餐后漱口或嚼无糖口香糖中和酸性环境 4. 每半年洗牙时同步做涂氟保护 5. 儿童建议做窝沟封闭,防龋可达80%
发现龋齿越早治疗创伤越小。现在的树脂补牙材料已经可以做到与天然牙相近的颜色和强度。对于大面积缺损的牙齿,嵌体修复比普通补牙更耐用。要特别提醒的是,孕妇、糖尿病患者等特殊人群更易发生猛性龋,需要加强预防。
"乳牙坏了不用治"是大的误区,乳牙龋坏会影响恒牙发育;"补牙后就不会再蛀"也不对,补牙边缘仍是易感区域;"只有小孩才会蛀牙"更不,老年人根面龋发病率同样很高。定期口腔检查才是好的预防手段。
任何牙齿问题都应该在刚发现时就重视,等到疼痛难忍时往往治疗更复杂、费用更高。养成每年拍一次牙片的好习惯,很多潜在的邻面龋通过肉眼根本无法发现。保护牙齿健康,从认真对待每一个小症状开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