坐在诊室里,42岁的张先生搓着手说:"近总感觉后脑勺发紧,还以为是用电脑太久。"血压计显示168/102mmHg时,他才意识到问题性。像张先生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,我国每4个成年人中就有1个高血压患者,但近半数人并不知道自己已经患病。
早晨起床时太阳穴跳着疼,很多人以为是没睡好。实际上,晨起后脑胀痛是典型的高血压症状,由于夜间血压波动较大,血管承受压力增加导致的。这种疼痛通常像被绳子勒着,后可能减轻,但千万别因此掉以轻心。
阿姨近总抱怨:"看东西偶尔会模糊几下,还以为老花眼加重了。"眼科检查没问题后,发现她的血压长期在150mmHg徘徊。血压升高会影响视网膜供血,造成短暂性视力模糊,这种症状往往时好时坏。
35岁的李女士半年来看过三次急诊,每次都是突然心慌、出汗,检查却显示正常。直到动态血压监测发现她存在隐匿性高血压。不明原因的心悸、胸口发闷,很可能是血压波动在作祟,特别是工作压力大的人群更常见。
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:明明睡了8小时,起床还是昏昏沉沉?高血压会影响脑部供氧,导致睡眠质量下降。很多人把这种疲惫感归咎于工作太累,其实可能是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。
每年冬季,心内科门诊量会增加20%左右。寒冷会使血管收缩,血压自然升高。如果出现无缘无故流鼻血、面部潮红,特别是伴有头晕时,建议尽快测量血压。很多老年人认为"冬天血压高点正常",这个误区需要纠正。
电子血压计现在普及率很高,但测量方法不对会让结果偏差10-15mmHg。正确做法是:测量前5分钟,袖带与心脏平齐,次测量后间隔2分钟再测取平均值。记录时别忘了写下测量时间,因为早晚血压值具有不同参考意义。
年轻人别以为高血压离自己很远。门诊中发现,30-40岁确诊高血压的人群中,约60%曾长期有熬夜、味饮食等习惯。从偶尔头晕到确诊,可能就隔着一顿顿外卖和一个个熬夜的夜晚。
想要控制血压并不需要马上吃药,先从减盐开始。试着把家里的盐勺换成2克小勺,做菜时后再放盐。坚持一个月,你会发现口味变淡了,血压计上的数字可能也会给你惊喜。
每天快走30分钟,比完全不动的人平均血压低5-8mmHg。不需要专门去健身房,下班提前两站下车,或者把电梯换成楼梯,这些改变更容易坚持。重要的是让身体起来,而不是运动强度。
睡眠是好的天然降压药。23点前入睡,睡前1小时远离手机。有研究发现,深度睡眠时血压会自动下降10-20mmHg,这是任何药物都难以达到的生理调节。
当血压超过140/90mmHg并伴随持续头痛、视物模糊时,别犹豫立即就医。对于已有高血压的患者,如果发现降压药变差、需要不断加量,也要及时找医生调整方案。记住,血压控制是场马拉松,不是短跑,需要医患共同配合。
后要提醒的是,药店里的血压计只能作为参考。确诊高血压需要医生在不同时间多次测量判断。及早发现,科学干预,高血压完全可以得到有效控制,不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