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朋友圈总能看到各种药物美容的,从口服胶原蛋白到涂抹式肉,宣称"不动刀就能年轻十岁"。作为在医美行业摸爬滚打十年的老编辑,今天想和你聊点掏心窝子的话——药物美容到底值不值得尝试?哪些产品真正经得起科学验证?
很多人分不清"药"和"妆"的区别。真正有效的药物美容产品,比如含维A酸、氨甲环酸的制剂,都属于药品范畴,需要临床试验验证。而市面上大多数打着"药妆"旗号的产品,其实只是普通化妆品。举个真实例子:某医院皮肤科常用的20%浓度维C精华,需要避光冷藏保存,这和开架货架上宣称"高浓度维C"的护肤品完全不是一回事。
1. 维A酸家族:从处方药阿达帕林到护肤品中的视黄醇,能刺激胶原蛋白生成。但敏感肌要小心,初期可能出现脱皮泛红。 2. 氨甲环酸:不是所有人都知道,这个止血药在临床上对黄褐斑有明确疗效,但必须医生指导下使用。 3. 特定肽类:比如乙酰基六肽-8,确实能暂时抑制动态纹,但远不如正规肉注射。
上周有位读者发来某微商产品的成分表,号称"植物肉"。事实上,目前没有任何植物提取物能达到肉的作用。还有那些宣称"涂抹式溶脂"的产品,如果真能透过皮肤分解脂肪,整形医院的吸脂手术早该淘汰了。
1. 看批号:药品认准"国药准字",化妆品备案号查询药监局网站 2. 循序渐进:比如使用维A酸要从低浓度、低频次开始 3. 做好防护:多数功效型成分会增加光敏性,白天必须严格防晒
如果预算有限,可以考虑这些经过验证的日常护理:晨间用维C衍生物+防晒,晚间用低浓度烟酰胺搭配保湿霜。某医院皮肤科曾在学术会议上提到:"规律使用SPF30以上防晒霜,比大多数抗衰精华更有效。"
后提醒大家,看到"三天淡斑""七天去皱"这类宣传语就要警惕。真正的皮肤改善需要28天以上的代谢周期。下次遇到心动的新产品,不妨先到药监局官网查查备案信息。没有捷径,但科学的方法能让我们少走弯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