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有位家长私信我,说孩子做完根管治疗后才发现本可以不用做,后悔没提前了解清楚。这让我想起很多家长面对孩子牙疼时的焦虑——到底什么时候该治疗?哪种方式适合?今天就用直白的话,把牙齿治疗那些事说清楚。
上周邻居家5岁小朋友半夜牙疼哭醒,家长大清早就带着去拔牙。其实遇到这种情况,先要判断:是吃饭时突然疼?还是持续疼到睡不着?如果是后者,可能是牙髓发炎,但也不一定非要根管治疗。
先教大家简单判断:
1. 牙齿有个小黑点,孩子说吃东西酸酸的——抓紧补牙就行
2. 牙齿缺了块,喝冷水就疼——可能要活髓切断术
3. 牙龈肿包+持续剧痛——这时才需要考虑根管治疗
很多家长觉得乳牙反正要换,坏了直接拔掉就行。但去年口腔医学会的数据显示,过早拔乳牙的孩子里,68%后来恒牙长得歪七扭八。我见过可惜的是7岁孩子拔牙后,恒牙从牙龈侧面冒出来,后来花了三万多做矫正。
记住这两个关键时间点:
• 门牙:6-7岁开始换
• 大牙:要到10-12岁才换
如果离换牙还有两年以上,建议尽量治疗保留乳牙。但如果是摇晃的乳牙发炎,别犹豫该拔就拔。
去年陪表姐带孩子看牙时就发现,不是所有诊所都会详细解释治疗方案。其实有些情况真不一定需要根管:
• 新长的恒牙伤到牙髓:试试活髓保存术
• X光片显示牙根没发育完:先做根尖诱导术
• 离换牙不到半年:评估后可能直接拔除
特别提醒:如果医生看一眼就说必须做根管,建议换个医院再复查。正规流程应该先拍片,用探针检查,再给治疗方案。
1. 看消毒:器械是否从密封袋取出
2. 问方案:少给出2种治疗选择
3. 要拍片:拒绝直接目测判断
4. 查资质:墙上要挂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
5. 试沟通:好医生会画图解释牙齿结构
后说个真实:上周有个小朋友在社区诊所被建议做根管,转到腔医院后,医生用生物陶瓷材料做了直接盖髓术,三个月复查牙齿自己长好了。所以遇到牙齿问题,千万别病急乱投医。
下期我们会详细讲讲不同补牙材料的区别,家长记得关注。如果觉得有用,欢迎转发给身边有孩子的朋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