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上起床弯腰系鞋带突然腰痛难忍,打个喷嚏肋骨隐隐作痛,上楼梯膝盖发出"咔咔"响声......这些看似普通的身体信号,可能是你的骨头在发出求救。骨质疏松这个"沉默的疾病",正在我国2.8亿中老年人中蔓延,50岁以上女性每3人就有1人患病,而多数人直到骨折才后知后觉。
如果把健康骨骼比作钢筋混凝土,那骨质疏松的骨头就像被白蚁蛀空的木梁。正常骨骼内部有致密的网状结构,而骨质疏松时,这些"钢筋"变细断裂,出现大量空隙。直观的表现就是身高缩水——很多老人每年矮一两厘米,不是自然现象,而是脊椎骨在被悄悄压缩。
35岁是骨量期,之后每年流失0.5%-1%。女性绝经后由于雌激素骤降,骨量流失速度甚能达到3%-5%。除了年龄因素,长期服用激素类药物、过度防晒导致维生素D缺乏、爱喝碳酸饮料等生活习惯都在加速骨量流失。
早期骨质疏松几乎没有症状,但身体还是会给出一些蛛丝马迹:清晨起床时关节僵硬持续时间变长;指甲变得脆薄易断裂;原来合适的戒指现在能轻松转圈;牙齿出现松动但口腔检查没问题。典型的当属"夜间抽筋",特别是小腿肌肉突然痉挛,这可能是缺钙的信号。
女士的经历很典型:58岁的她总觉得腰背酸痛,以为是劳累所致,直到雨天滑倒导致腕部骨折,检查才发现骨密度T值已低-2.8。"现在打个喷嚏都要扶着墙,生怕又骨折",她的懊悔道出很多患者的心声。
预防骨质疏松就像理财,35岁前要多"存钱",35岁后要少"花钱"。每天30分钟快走或跳舞等负重运动,能刺激骨骼生长;300ml牛奶+1个鸡蛋的组合优质钙源;上午10点晒20分钟太阳,相当于补充400IU维生素D。要特别注意,补钙不能只喝骨头汤,一碗汤的钙含量不如半杯牛奶,反而会摄入过多脂肪。
对于已经确诊的患者,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双膦酸盐类药物,这类药物就像"骨水泥",能减缓骨质流失。但切记不能自行购买服用,需医生评估后使用。
推荐几道家常护骨菜:虾皮蒸蛋(虾皮含钙量是牛奶10倍)、芝麻酱拌菠菜(芝麻补钙,菠菜富含维生素K)、紫菜豆腐汤(植物性钙磷比例佳)。注意避免高盐饮食,因为每排泄1g盐,会带走26mg钙。咖啡每天别超2杯,过量咖啡因会加速钙流失。
骨质疏松虽然不可逆,但通过科学管理完全可以延缓进展。建议50岁以上人群每年做一次骨密度检查,就像定期体检一样重要。记住:当骨头开始疼痛时,问题往往已经,早筛查、早干预才是关键。
下次当你发现父母的身高"缩水"、驼背加重时,别简单地认为这是自然衰老,带他们做个骨密度检测,可能就是好的孝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