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到换季时节,小林的胳膊和膝盖就会出现大片红斑,上面覆盖着银白色鳞屑,轻轻一刮就像下雪似的。这种反复发作的皮肤病困扰了他整整七年,直到在皮肤科确诊为寻常型银屑病。像小林这样的患者在我国约有650万,这个被称为"不死的"的疾病到底能不能治好?今天我们就来揭开银屑病的。
正常情况下,皮肤细胞从生成到脱落需要28天左右。但银屑病患者的这个周期会缩短3-4天,大量未成熟的细胞堆积在皮肤表面,就形成了那些恼人的银白色鳞屑。研究发现,这种异常与免疫系统失调密切相关——就像身体里的防御突然调转枪口攻击起自己的皮肤。
临床观察发现,很多患者的发作都有迹可循:连续加班一个月后全身爆发皮损的李女士;考研期间头皮突然加重的张同学;还有感冒后病情恶化的伯伯。总结来看,这些诱因值得警惕:
1. 精神压力(约60%患者因此复发)
2. 季节变化(秋冬加重者占75%)
3. 感染(尤其是链球菌感染)
4. 外伤(可能出现同形反应)
5. 某些药物(如锂制剂、β受体阻滞剂)
在某医院皮肤科门诊,医生经常遇到自行尝试偏方导致病情加重的。比如用醋泡脚引发感染的阿姨,还有听信小使用含激素药膏产生依赖的李先生。实际上,规范治疗应该遵循分级原则:
轻度患者:外用维生素D3衍生物+糖皮质激素轮换
中重度患者:光疗(NB-UVB约70%)
顽固病例:生物制剂(需严格评估适应症)
在病友群里流传着各种说法,有几个特别需要澄清:
误区一:""的
目前医学上确实无法永,但通过规范治疗可以达到长期控制。
误区二:贵的药一定好
生物制剂虽然显著,但并非适合所有患者,传统疗法对多数人仍然有效。
误区三:需要终身忌口
除个别对酒精敏感的患者需戒酒外,一般不需要特殊忌口,均衡饮食更重要。
皮肤科护士长分享的这些小技巧很管用:洗澡水温控制在37℃左右,时间不超过15分钟;沐浴后3分钟内涂保湿霜;选择纯棉透气衣物;修剪指甲避免抓挠。重要的是建立治疗信心——临床统计显示,保持良好心态的患者复发间隔普遍更长。
银屑病不传染,但患者常常承受着外人异样的眼光。家属可以这样做:帮患者记录皮损变化照片;提醒按时用药;陪同定期复诊;重要的是给予充分的理解和支持。记住,皮肤的问题不该成为心灵的枷锁。
当鳞屑再次飘落时,请记得这只是免疫系统打了个小瞌睡。现代医学虽然还不能唤醒它,但已经有足够的方法让这个瞌睡变得更轻、更短。放下对""的执念,学会与疾病和平共处,或许才是打开健康之门的正确方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