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天早上对着镜子涂涂抹抹的时候,你有没有想过:这些瓶瓶罐罐真的适合自己吗?市面上的美容护肤品多得让人眼花缭乱,但选错了不仅浪费钱,还可能让皮肤越护越糟。今天我们就来,怎么挑到真正适合自己的美容护肤品。
选护肤品就像买衣服,尺码不对再好看也白搭。皮肤大致分五种类型:油性、干性、混合性、敏感性和中性。拿张吸油纸在额头、鼻子和脸颊按一下,如果全是油光就是油皮;如果紧绷起皮是干皮;T区油两颊干是混合皮;动不动泛红发痒是敏感皮;不油不干那就是中性皮——这种肤质省心。
很多护肤品打着"瞬间提亮""七天淡斑"的旗号,其实关键要看成分表。比如想保湿,认准甘油、透明质酸;抗老选视黄醇、胜肽;美白用烟酰胺、熊果苷。要注意的是,敏感肌尽量避开酒精、香精和防腐剂。成分表里排名越靠前含量越高,如果有效成分排到后几位,那基本是凑数的。
夏天用的清爽乳液,冬天可能就像拍矿泉水。春秋季容易过敏,要加强修护;夏天紫外线强,防晒要升级;冬天干燥,面霜得够滋润。建议常备两套基础护肤品,像T区爱出油的人,冬天可以用保湿面霜涂脸颊,T区继续用乳液。
专柜小姐姐总说"这个水要配同系列乳液才好",其实护肤品混搭完全没问题。洗面奶几十块的和大几百的差别不大,可以把预算留给精华和面霜这些真正能吸收的产品。记住一个原则:清洁-补水-功效-防护,步骤做对就行,不一定非要同一个牌子。
有人觉得护肤品涂越多越好,结果闷出一脸痘。其实护肤品吸收有限,涂太厚反而堵塞毛孔。还有人说"用着刺痛说明在起效",这其实是皮肤在!另外,不等于,柠檬汁敷脸会灼伤皮肤,白醋洗脸会屏障。护肤要讲科学,别拿脸当试验田。
再贵的护肤品也得亲自试过才知道合不合适。现在很多品牌都小样,用一周就能看出会不会过敏、搓泥。测试时先在耳后或手腕涂一点,24小时没反应再上脸。特别提醒:活性成分多的产品(比如维C精华)要循序渐进建立耐受。
有些护肤品要避光,有些得冷藏,包装上都会标明。按压泵比广口瓶卫生,挖面霜前要洗手。发现产品变色、变味或者水油分离,别心疼直接扔。一般来说,开封后12个月内要用完,防晒霜好当年用完。
突然火起来的产品,先看看是不是有正规备案(国产看药监局网站,进口看中文标签)。那种朋友圈吹得神乎其神的"小众品牌",很可能连生产许可证都没有。记住一句话:风越大,越要稳住。
说到底,护肤是个长期工程,没有什么产品能一夜回春。找到适合自己的routine,坚持做好清洁-保湿-防晒这三件基础事,皮肤状态都不会太差。如果遇到的痘痘、色斑等问题,还是建议去正规医院的皮肤科看看,毕竟护肤品不能代替药物治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