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张今年58岁,近起夜次数明显增多,原本以为只是年纪大了的正常现象,直到体检时PSA指标异常才被确诊为早期前列腺癌。像老张这样的并不少见,我国每年新增前列腺癌患者约7.5万例,其中60%确诊时已属于中晚期。今天我们就来这个被称为"男性健康隐形"的疾病。
前列腺作为男性特有的性腺器官,其癌变风险随着年龄增长显著上升。数据显示,50岁以上男性发病率呈指数级增长,约70%的患者确诊年龄在65岁以上。除了年龄因素,家族遗传、高脂饮食、缺乏运动等都可能增加患病风险。值得注意的是,近年来我国前列腺癌发病率以每年12%的速度增长,这与人口老龄化、体检普及等因素密切相关。
早期前列腺癌往往没有明显症状,但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务必引起重视:
1. 排尿习惯改变:尿频、尿急、夜尿增多,特别是夜间排尿≥2次
2. 排尿困难:尿流变细、排尿费力、尿不尽感
3. 异常疼痛:骨盆区域、腰部或大腿根部持续隐痛
4. 血尿或血精:小便或中带血
5. 障碍:勃起困难或疼痛
需要提醒的是,这些症状也可能是前列腺增生或炎症引起,具体诊断需由医生判断。
目前前列腺癌筛查主要有两种方式:
• 直肠指检:医生通过手指触诊判断前列腺是否异常
• PSA检测:通过抽血检查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水平
美国协会建议,50岁以上男性应每年进行1次PSA检测,有家族史者应提前45岁。我国则推荐50岁后可将这两项检查纳入常规体检项目。当PSA值>4ng/ml时需进一步做磁共振或穿刺活检确诊。
针对不同的前列腺癌,临床采取差异化治疗策略:
早期患者:可以考虑主动监测、性手术或放疗。现在广泛应用的达芬奇机器人手术,具有创伤小、快的优势。
中晚期患者:通常需要结合内分泌治疗、放疗和化疗。新型药物和免疫疗法为晚期患者带来了新希望。
值得关注的是,早期前列腺癌5年生存率可达95%以上,而晚期则降30%左右,这充分说明早期诊断的重要性。
虽然年龄和遗传因素无法改变,但通过以下措施可以降低患病风险:
• 多吃番茄、西兰花等富含番茄红素和异硫氰酸盐的食物
• 每周保持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
• 控制体重,BMI尽量保持在18.5-24之间
• 戒烟限酒,避免过度摄入红肉和乳制品
• 避免长时间久坐,每1小时起身5分钟
很多男性对体检存在抵触心理,特别是涉及部位的检查。但要明白,前列腺癌早期发现完全有机会。建议50岁后建立"前列腺健康档案",记录每年PSA数值变化。当出现可疑症状时,不要羞于就医,更不要轻信民间偏方。及时到正规医院泌尿外科就诊,才是对自己和家庭负责的表现。
记住:前列腺癌不可怕,可怕的是发现太晚。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,重视定期体检,就能让这个"男性"无机可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