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阿姨近总感觉腰背酸痛,上周弯腰捡东西时,突然听到“咔嚓”一声,竟然骨折了。医生告诉她:“这是典型的骨质疏松症。”这个听起来像是老年病的问题,其实从30岁就开始潜伏了。今天我们就来这个悄无声息的“骨头小偷”。
如果把骨骼比作银行,30岁前我们拼命“存钱”,30岁后开始缓慢“取钱”。骨质疏松症就是“取钱”速度远高于“存钱”速度的结果。数据显示,我国5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达19.2%,相当于每5个人就有1人中招,而60岁以上女性更是高危人群,发病率接近50%。
早期骨质疏松几乎没有症状,但当出现这些情况就要警惕:身高比年轻时缩短3厘米以上;轻微碰撞就骨折;经常性腰背疼痛。特别是绝经后女性、长期服用激素人群、有家族史者,建议40岁后定期做双能X线骨密度检查。
喝骨头汤能补钙?其实一碗汤的钙含量不如半杯牛奶。年轻不会得这病?临床发现30多岁患者逐年增多。补钙就够了?没有维生素D助攻,钙吸收率不到15%。记住护骨需要“钙+D+运动”三合一。
1. 饮食:300ml牛奶+1拳头深绿叶菜+2两豆腐满足每日钙需求
2. 晒太阳:春秋季每天裸露面部和手臂晒20-30分钟
3. 运动:快走、太极等负重运动比游泳更护骨
4. 戒除:限盐(每天不超5g)、戒烟、少喝碳酸饮料
确诊后医生可能会开具双膦酸盐类、RANKL抑制剂等药物。要注意:钙剂好随餐服用;维生素D缺乏者需要大剂量补充;用药期间需定期复查肝肾功能。特别提醒:自行购买保健品替代正规治疗可能延误病情。
20-35岁是骨量积累的关键期,就像存养老金一样,年轻时多储备,老了才经得起消耗。现在起建立健康档案,记录自己的骨折史、用药史、骨密度变化,这些数据对未来治疗很重要。
骨质疏松的防治是场持久战,需要医患共同努力。如果你或家人有相关风险因素,建议尽早到正规医院内分泌科或骨科评估。记住:再好的治疗不如早预防,今天的护骨行动,决定你老年的生活质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