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天气忽冷忽热,诊所里因耳朵痒、鼻子堵来就诊的患者明显增多。很多人以为耳鼻喉是小问题,忍忍就过去了,其实这些部位连接着呼吸道和头部,一旦拖延可能引发更的健康隐患。今天我们就来耳鼻喉那些容易被忽视的健康信号。
上周有位30多岁的上班族来看诊,说自己左耳闷胀感持续两周,检查发现竟是中耳积液。很多人误以为耳朵问题就是听力下降或疼痛,其实耳闷、耳鸣、耳痒都可能是疾病的早期提示。比如频繁掏耳朵可能引发外耳道炎,游泳后耳道潮湿容易滋生真菌,感冒后擤鼻涕太用力可能导致中耳炎。特别要提醒家长,儿童中耳炎发病率是的3倍,如果孩子总抓耳朵或反应迟钝,建议尽早就诊。
长期鼻塞别只当普通感冒。有位患者鼻塞半年,一直用喷剂缓解,检查发现是鼻中隔偏曲合并慢性鼻窦炎。鼻腔像人体的空气器,当出现以下情况就要警惕:晨起连续打喷嚏、嗅觉减退、鼻涕倒流引起咳嗽、睡眠打鼾突然加重。季节性鼻炎患者现在尤其要注意,近柳絮纷飞,门诊过敏患者增加了40%。医生提醒,乱用网红鼻喷剂可能损伤鼻粘膜,正确做法是每天用生理盐水清洗鼻腔。
喉咙痛超过两周一定要查原因。上个月接诊的一位教师,长期咽部异物感,喉镜检查发现声带息肉。咽喉是呼吸和消化的共同通道,这些症状值得关注:声音嘶哑超两周、吞咽时明显疼痛、夜间干咳、总感觉有痰咳不出。现在年轻人患反流性咽喉炎的特别多,和熬夜、吃夜宵的习惯直接相关。有个简单自测法:如果平躺时症状加重,很可能与胃酸反流有关。
耳鼻喉疾病预防其实很简单:戴耳机遵循"60-60原则"(音量不超过60%,连续使用不超过60分钟),空调房放盆水保持湿度,擤鼻涕要单侧交替进行,少吃超过65℃的热食。如果出现持续症状,建议做电子喉镜或听力检查,这些检查现在都很便捷,多数10分钟就能完成。特别提醒爱美人士,打耳洞一定要选正规机构,街头摊位消毒不规范很容易引发耳廓软骨炎。
近流感季叠加花粉季,耳鼻喉不适的患者明显增多。医生特别强调,如果出现耳朵流脓、鼻出血、痰中带血等情况,务必当天就诊。健康无小事,别让"小毛病"拖成"大问题"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