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上排队抽血时遇到老同学张医生,他穿着白大褂正给体检者讲解报告。闲聊中他叹了口气:"上周查出个早期胃癌的,才32岁。要是晚半年发现,可能就没这么幸运了。"这句话让我突然意识到,体检科那扇玻璃门后,每天都在上演着真实的生命故事。
很多人觉得体检就是量血压、抽血、拍胸片老三样。但现代体检科早已升级成健康管理的道防线。像我们医院去年引进的低剂量螺旋CT,能发现小到3mm的肺结节,比普通胸片敏感10倍。去年有47位体检者通过这个项目发现了早期肺癌,术后都不需要化疗。
看到体检中心墙上挂着的二十多种套餐,从几百元到上万元都有。其实30岁以下年轻人群选择基础套餐+乙肝筛查就够了;40岁以上建议增加胃肠镜和标志物;有家族史的可以加做专项基因检测。上周有位程序员连续选了贵套餐,结果查出来的问题是轻度脂肪肝,完全没必要做那么多项目。
体检科头疼的就是碰到空腹时间不够的体检者。有位女士喝了口牛奶才想起来要抽血,结果血糖值虚高,白跑一趟。正确的做法是:体检前3天避免油腻饮食,前一晚8点后禁食,但可以喝白开水。服用降压药等长期药物的人,可以照常服药,但要告知体检医生。
上个月有位企业高管看到转氨酶偏高就怀疑自己肝癌,后来发现是体检前夜应酬喝了酒。其实体检报告里20%的异常指标都可能是一过性的。重点要看超出正常值30%以上的项目,或是多个相关指标同时异常。比如血糖偏高同时尿糖阳性,就要警惕糖尿病可能。
很多人拿到报告就往抽屉里一塞。去年我们追踪发现,体检异常者中只有38%会按时复查。其实体检科都配有报告解读服务,查出胆囊息肉的要每半年复查B超,发现幽门螺杆菌阳性的需要用药。记住,体检就像汽车年检,查出来问题及时处理,才能避免小毛病拖成大问题。
走出体检中心时,看见宣传栏上写着"健康是1,其他是后面的0"。突然想起那位32岁的胃癌患者,现在应该做完手术在了。定期体检或许不能不得病,但能让我们在疾病面前,始终掌握主动权。